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其他品牌汽车油耗排名榜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其他品牌汽车油耗排名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省油车排行第六名:速腾
速腾在合资企业紧凑车之中一直较为受欢迎。其外型稳重,占比融洽,室内空间宽阔,做工优异这些。自然,也有大家的汽车标志,因此 它的交易量也一直稳居平级车前端。
而本次入选省油的车排名榜的是速腾的230TSI全自动豪华版车型,也一样是运用了1.4TSI DSG双离合器的传统式系统软件***方案,有7.38L/100km的真正买车人油耗主要表现也很正常的了。
省油车排行第五名:宝来
宝来也算得上是一款經典车型,精准定位比速腾稍低,但针对家庭用而言,更加不张扬的外型,舒服的室内空间,都早已达到出行要求,并且性价比高高些一些。1.4TSI全自动舒适真正买车人油耗为7.26L/100km,也不算太高。
丰田与哈弗哪个耗油大,是有前提条件的,不同排量不同尺寸形状不同重量等条件下是无法比较谁耗油大,比如同为1.5T涡轮增压发动机的suv一般来说日系的丰田汽车因为皮薄质轻技术成熟要比同级哈弗汽车省油,但哈弗现在技术越来越强,越来越成熟,油耗也越来越小,已经在许多方面赶上或超过日系丰田汽车了,性价比比日系车高多了,让我们为国产车感到骄傲!
1.5T发动机的油耗排名。合资车里面的途胜、本田CR-V、讴歌CDX、皓影、奇骏油耗等都稳居榜单前十。奕炫GS星途追风、风行T5EVO、荣威RX5、哈弗H6、长安CS75、哈弗赤兔、长安CS55等自主品牌,
1.5T车型,据工信部给出的油耗数据,两驱版的油耗为6.2L-6.6L/100km,四驱版的油耗为6.7L/100km。但车主实测的平均油耗为8.7L/100km。在同级车型中,这一油耗数据排名比较靠前,优于同级自主品牌车型 油耗。
根据榜单显示,上榜的中型轿车共有45款,其中大众帕萨特、大众迈腾、丰田凯美瑞、本田雅阁和日产天籁等知名车型,全部排名前十,而别克君威排名第17位,丰田亚洲龙仅排19位,奥迪A4L、大众CC、雪铁龙C5和宝马3系等车型的车主油耗,都是超过了8.5L。中型轿车“车主油耗”最新排名出炉:迈腾雅阁前十,君威天籁上榜!
谢邀,本人17款马自达昂克赛拉2.0L车主,提车到现在,行驶了2.2w公里,表显平均油耗7.9,与小熊油耗记录基本一致。平时主要在城区跑的得比较多,拥堵时间多。数据仅供您参考。希望昂克赛拉车在在下方留意交流一下爱车情况哦。
感谢邀请。先晒晒自己的油耗,某品牌私家车,因为喜欢驾驶,买的手动挡,已经开了85000公里,平均百公里6.54L。不过夏天现在开空调,最近的百公里油耗是7.35L。这个都是我每次加油时,用小熊油耗软件统计的,比汽车上的欢乐表要靠谱多了。下面,我就简单说说要不要关注油耗这些事。
我个人觉得不管是买车时,还是自己用车时都要关注油耗。
买车时为什么要关注车型的油耗?
大家都知道这年头买车容易养车难,而油耗又是养车费用的大头,买车不关注油耗那是跟自己的钱包过不去。根据全球知名的市场研究公司AC尼尔森调查,中国车主所有和汽车相关的消费项目里面,油费是占比最高的,占到所有用车费用的46%,所以说油耗问题确实是不少朋友,买车前面最关心的问题。
用车时为什么要关注车型的油耗?
很多车友都是买的时候很关注汽车油耗,等买回来使用的时候,却不怎么关注汽车的油耗了。其实用车时养成良好的关注油耗的习惯,有利于你掌握汽车的状态,帮你省钱。比如,你如果关注油耗的话,有段时间发现油耗突然异常增高,如果不是季节问题,那肯定会引起你的重视,会对车辆的主要部件进行检查,这时一些小病就被提前医治好了。如果不关注油耗,那你必然不会知道汽车有小毛病了,等哪天毛病大了,汽车趴窝了才知道,那时的修理费用可就不一样了。
很多汽车上都有显示油耗功能,但汽车上的油耗显示只能参考,一方面,电脑的计算方法自身会有误差,另一方面,国内很多车企都对油耗功能进行“调整”,也就是俗称的“欢乐表”。
大部分汽车上的油耗显示功能,是用喷油脉宽计算油耗量,时间长了会产生误差。大多数车型其实没有专门的燃油流量计,就像家里水表那种。这是因为如果在油路上面装了流量计,会堵塞油路。因此,汽车油耗功能耗,一般都是通过读取ECU的喷油脉宽和喷油[_a***_]数据,然后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出来的。理论上,用喷油脉宽计算油耗量也是比较准确的。但实际上,汽车使用时间长了,喷油嘴容易积碳,对喷油量会产生影响。这时,还用以前的公式计算,肯定不准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其他品牌汽车油耗排名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其他品牌汽车油耗排名榜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23xqt.com/post/70320.html